中藥商業
2017年3月,神女藥業全資子公司—重慶市發通醫藥有限公司取得藥品配送GSP認證,進入醫藥流通領域,開始了全產業鏈運營。公司的產品及客戶如下:
中藥材:
采用現代農副產品加工設備和工藝,對原料藥材進行規范化加工和專業倉儲,嚴格的質量檢測,產品綠色、安全。專門供給對藥材質量較高要求的飲片廠、中成藥廠、提取廠、保健食品廠等。
保健食品:
取用藥食2用或可用于保健品的藥材精制加工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第一代保健食材和第五代保健食品。供給旅游公司、專賣店、藥店銷售。
中藥飲片:
遵照國家藥典及重慶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GMP),采用趁鮮切制工藝,將道地鮮藥材“一站式”直接加工炮制成中藥飲片,產品綠色、高效、無污染。專供等級醫院、衛生院、診所、藥店等。
山楂

【別名】朹、檕梅、朹子、鼠查、羊梂、赤爪實、棠梂子、赤棗子、山里紅果、酸棗、鼻涕團、柿樝子、山里果子、茅樝、猴樝、映山紅果、海紅、酸梅子、山 梨、酸查、野山楂又名:小葉山楂、山果子
【藥用部位】為薔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實。
【成份】含表兒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quercetin)、金絲桃甙(hyperin)、綠原酸(chlorogenicacid)、山楂酸(crataegolicacid)、檸檬酸 (citricacid)、苦杏仁甙(amygdalin)等。
【功能主治】消食積,散瘀血,驅絳蟲。治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消食健胃,行氣散 瘀。用于肉食積滯、胃烷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血脂癥。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瘡。"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頭及身上瘡癢。"
③《本草圖經》:"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巖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
⑥《滇南本草》:"消肉積滯,下氣;治吞酸,積塊。"
⑦《本草蒙筌》:"行結氣,療頹疝。"
⑧寧原《食鑒本草》:"化血塊,氣塊,活血。
⑨《綱目》:"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
⑩《本草再新》:"治脾虛濕熱,消食磨積,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凍瘡涂之。"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
①治一切食積:山楂四兩,白術四兩,神曲二兩。上為末,蒸餅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湯下。(《丹溪心法》)
②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兩,水煮食之,并飲其汁。(《簡便單方》)
③治諸滯腹痛:山楂一味煎湯飲。(《方脈正宗》)
④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紅痢蜜拌,白痢紅白糖拌,紅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勻,白湯調,空心下。(《醫鈔類編》)
⑤治腸風:酸棗并肉核燒灰,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⑥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綱目》)
⑦治寒濕氣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茴香、柿楂子。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鹽、酒調,空心熱服。(《百一選方》)
⑧治產婦惡露不盡,腹中疼痛,或兒枕作痛:山楂百十個,打碎煎湯,入砂糖少許,空心溫服。(朱震亨)
【臨床應用】
①治療絳蟲病
用鮮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兒酌減),洗凈去核,下午3時開始零食,晚10時吃完,晚飯禁食。次晨用檳榔2兩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臥床休息。有大便感覺時 盡量堅持一段時間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絳蟲。冬天應坐在溫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蟲體遇冷收縮而不能完整排出。觀察40例均有效。
②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用20%山楂煎劑加糖矯味,每服200毫升(小兒酌減),每日3次,7~10天為一療程。治療24例,全部有效。又有用山楂2兩煎服,治輕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無 效外均治愈或好轉?;蛴蒙鸁嵘介?兩,加水500毫升煮開5分鐘,分2次服(小兒酌減),4~6天為一療程,亦有效果。
③用于降低血清膽甾醇
每日用山楂1兩,毛冬青2兩,分2次煎服。觀察20例,治前血清膽甾醇平均253.2毫克%,治后下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 非常顯著。20例中有11例血清膽甾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62.9毫克%。認為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為毛冬青降低血清膽甾醇的效果,各地觀 察 結果頗不一致,目前尚難肯定;而本組病例中有4例曾單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藥前血清膽甾醇平均為259.7毫克%,服藥至第6周時復查,下降至 214 毫克%。
此外,將山楂的花和葉制成浸劑服用,有降低血壓的功效。
【宜忌】脾胃虛弱者慎服。
①《綱目》:"生食多,令人嘈煩易饑,損齒,齒齲人尤不宜。"
②《本草經疏》:"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
③《得配本草》:"氣虛便溏,脾虛不食,二者禁用。服人參者忌之。"
④《隨息居飲食譜》:"多食耗氣,損齒,易饑,空腹及羸弱人或虛病后忌之。"
內容建設中:敬請期待!